快速注冊  |  登入    
 
 

清風古樂唱南音

 試聽語:作為來自江浙一帶的水鄉人,我從來不知何謂“南音“。今日收到一張設計古樸的CD。淡淡的米色,古韻猶存的字跡,透著一股雅致之風。迫不及待地取出碟片,傳來耳際的便是寥寥之音。不知是何種樂器之聲,只知得那聲音婉轉跌宕,神彩飛揚,恍若一陣蘭花香,幽幽地這麼飄渺著、香著。

       女聲的唱腔溫柔綿長,似有一種傾聽梨園戲的意境。再聽那如怨如慕如絲如縷的詞曲,春山無恙人銷黯,只問得肝腸寸斷。
       這種實實在在的美令人心神蕩漾,真有置身此中情境之妙。
       四曲皆聽完畢,不禁為這古樂遺風所傾倒。上網查閱資料,方才知,著南音之妙、之珍。
       而今,南音依然陣陣!
 
名言堂:李玉華跟我學習聲樂六年了,她的進步,甚至令我感到驕傲。上課期間,我經常會用西方歌劇和藝術歌曲文化衝擊她所唱的傳統粵曲或者南音,看到她總是虛懷若谷,用好奇的眼光,尋探中國傳統的可能性,一方面承接千錘百煉的優良傳統,一方面靠近現代,用京劇大師梅蘭芳的說法,移步不移形。我堅信,一個藝術家胸襟首先必須非常廣闊,眼界闊了,作品才會有中特別的氣蘊,特別耐人尋味。
       她曾經懷疑自己應否子喉、平喉雙線發展。要同時發展兩把截然不同的嗓音,不是等閒事。我就一直鼓勵她,不要輕易辜負自己優厚的天賦,要雙線發展。這裡灌錄的四首南音,正好說明她到底應該怎樣。看到她能夠展示她嗓音的多樣性,作為她的聲樂老師,我感到非常欣慰。
       能見她將整個心付予她夢魂牽縈的南音,我為她感到特別的高興。熱切期待她下一張唱片。--------洪朝豐
 
 
本輯亮點:
論南音的殿堂曲,平喉首推清道光初年葉瑞伯的名作《客途秋恨》,子喉則當為清何惠群創作的《嘆五更》,後人稱為“南音雙絕”。《孤飛雁》一曲原為清道光招子庸作的粵謳,而《重尋》則由七十年代一群老詞客聯合創作。四曲均描述還念戀人之情,觸景懷人,詞雅情深,各具特色。
 
音樂方面,運用了四種不同板面來作序曲,以展現南音的面貌。伴奏樂器採用了以故陳蕾士教授的清道光“龍吟“古箏,另有清代三弦、民國秦琴、絲線椰胡及唐健垣博士在八十年代自製的小箏,力求音色古樸醇美。
 
 
表演者簡介
李玉華: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期間開始接觸樂曲。二零零三年開始,師從唐健垣博士學習樂曲達九年,能平子喉兼唱。於二零一零年獲邀演出香港國際藝壇主辦的《清風淺韻》音樂會,與唐健垣老師合唱新版粵曲,廣受好評。二零零六年至今,李氏隨名DJ洪朝豐學習聲樂,研習演唱發聲法。二零零九年再隨唐健垣博士學習地水南音,一直至今。年前又得高胡名家杜泳指引,主力研唱地水南音,更向資深曲藝名家吳詠梅請益,祈求唱腔能盡善盡美。
 
唐健垣博士:唐氏為香港著名“雜家”,教授粵曲、南音、古琴、紫砂、茶藝及甲骨文。師承已故南音瞽師杜煥。三十年來演南音彈唱數百次,以“左手拍板右手箏,自彈自唱古南音”之藝而著名,桃李滿門,公演數百場次。曾錄製粵曲,南音及古琴唱片數十張。
 
杜泳:杜氏從事高胡、二胡演奏三十年,擅奏廣東粵樂小曲。杜氏出身于粵樂家庭、祖母擅愛曲藝說唱,父親亦為粵曲的高胡頭架,自小已跟祖母及父親學習唱曲和胡琴。一九九二年移居美國,在西華盛頓州立大學修讀世界音樂史,并獲邀於校內講授中國音樂,演奏胡琴。杜氏醉心中國音樂及胡琴演奏,曾先後隨王粵生、湯良德及余其偉學藝。近年歲余少華及陳慶恩學醫中國音樂史,又經常為港澳之南音唱家做椰胡伴奏,深受好評。
 
林志宏:業餘中樂愛好者,自中學時隨王純學習月琴,及後隨黃國安、黃國權學習琵琶,曾獲校際音樂節琵琶公開組冠軍,及後加入香港青年中樂團。林氏修業於香港浸會大學。期間隨中樂名家藍玉崧教授學習中國音樂史及中國音樂美學。又創辦浸會中樂團,歷任團長,於校內推廣樂團及樂器訓練。畢業後林氏於香港音樂專科學校隨葉純之教授學習西洋音樂美學。近年,隨唐健垣博士學習古琴、粵曲及南音伴奏等。
 
曲目
1 客途秋恨
2 重尋
3 何惠群嘆五更
4 孤雁飛



該商品加入分類的日期為2013年06月06日

 
關於百利  |   合作洽談  |   友情鏈接  |   招聘信息  |   常見問題  |   網站導航  |   版權所有
版權所有 © 2011 百利唱片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紅磡馬頭圍道39號 紅磡商業中心A座1105—1107室
電話:00852——27158617 傳真:00852——27158759 郵箱:info@baileyrecord.com